2023-06-06 來源:信陽市二高 作者: 林守勇
公元1186年,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送學生范廓之參加“高考”,“禹門已準桃花浪,月殿先收桂子香。”字里行間流露出辛棄疾對學生范廓之金榜題名的美好祝愿。又是一年高考時。在此,僅以這首送考詩詞――《鷓鴣天·送廓之秋試》送給廣大高考生,祝莘莘學子金榜題名!
鷓鴣天·送廓之秋試 白苧新袍入嫩涼,春蠶食葉響回廊。禹門已經準桃花浪,月殿先收桂子香。 鵬北海,鳳朝陽。又攜書劍路茫茫。明年此日青云上,卻笑人間舉子忙。(青云上 一作:青云去)
次句“春蠶食葉響回廊”,“春蠶食葉”出自歐陽修《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》中的“下筆春蠶食葉聲”,描繪了考生答題的場景,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,生動貼切;動中見靜,越發顯出考場的莊嚴寂靜;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。
緊接著兩句“禹門已準桃花浪,月殿先收桂子香。”禹門即龍門,相傳禹門為大禹所鑿!度赜洝罚“河津一名龍門,桃花浪起,江海魚集龍門下,躍而上之,躍過者化龍,否則點額暴腮。”魚躍龍門,中國古代神話傳說,又稱“鯉魚跳龍門”,科舉制度推行后,魚躍龍門比喻考試得中。“桃花浪”比喻春闈(即會試)。“月殿先收桂子香”,典出《晉書·郤詵傳》:“武帝于東堂會送,問詵曰:‘卿自以為如何?’詵對曰:‘臣舉賢良封策,為天下第一,猶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到了唐代,“蟾宮折桂”從被用來形容有才華的人,漸漸變成對科舉考生的祝福了。“蟾宮折桂”,蟾宮即月宮,古代傳說月亮上有蟾蜍,故稱蟾宮,在月宮里攀折桂枝,比喻科舉時代應考得中。秋闈(即鄉試)放榜之時,正值桂花飄香。在此,預祝你在八月桂花開時,蟾宮折桂;更希望你在明年桃花浪起之時,魚躍龍門。這是辛棄疾對范廓之金榜題名的美好祝愿。
“鵬北海,鳳朝陽,又攜書劍路茫茫。”“鵬北海”典出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;鵀轼B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于南冥。”北冥,一作北溟,即北海,泛指北方的大海。“鳳朝陽”典出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風凰鳴矣,于彼高岡;梧桐生矣,于彼朝陽。”。鯤鵬有志,展翅高飛,鵬程萬里;鳳凰不俗,起飛便向著太陽飛去。此時此刻的你,背著書,攜著劍,走向茫茫的應試之路。這三句體現辛棄疾對范廓之殷切的希望和熱情的鼓勵。
最后兩句“明年此日青云上,卻笑人間舉子忙。”明年的今日,你便已經青云直上,那個時候你就可以輕松地看著世間的舉子們還在為功名奔波忙碌。這是虛寫,想象范廓之經此一別之后,連中鄉試與會試后登上仕途,以旁觀者的身份,用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,笑看世間舉子們又為功名奔波忙碌的情形。
在此,借用辛棄疾的《鷓鴣天·送廓之秋試》中的“禹門已準桃花浪,月殿先收桂子香。”祝愿莘莘學子金榜題名!
【作者簡介】 |